本篇文章1565字,读完约4分钟
2月6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和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要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既要带头,又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做到亲自部署重大改革,亲自检查重大计划,亲自协调关键环节,亲自检查落实情况,跳下来狠抓落实。
作为2017年初中央深化改革小组的第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发出了强有力的改革信号。
“深化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和深水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站在第一线亲自抓、亲自推,使改革取得实效。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2017年召开,更有必要通过制度创新释放改革红利,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行政学院经济系主任张占斌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说。
它与供应方结构改革的实施有关
2016年12月5日召开的中央深化改革小组第30次会议指出,2017年的改革工作要狠抓规划,既要稳步向纵深推进,又要有新的改革面貌,与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大局相协调。
这一要求反映在各种改革项目中。例如,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提出,要确保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全国的司法责任制改革基本完成。
2016年12月30日召开的中央深化改革小组第31次会议指出,要加强推进国有企业、财税、金融、土地、城镇化、社会保障、生态文明、对外开放等根本性重大改革,做好已出台改革方案的落地工作。
“在第19届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那一年,一些改革必须真正开始。例如,供应方结构改革“三比一、一减一补”今年应该取得实质性进展,让社会看到改革的成果,看到进步的方向,坚定深化改革的信心。”张战斌说道。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主任朱之鑫认为,关注供应方改革不是需求管理的替代方案。供应方结构改革也有必要稳定增长、释放新需求、引导市场建立信心和提高市场预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农业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是服务于整体经济形势的需要。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加具体,更具可操作性。下一个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实现它。在实施中,要加强考核,建立更加有效的工作机制。
“争取稳定是总的调子,是经济工作的方法,是其他工作的方法。”张战斌说道。
深化对改革主体的要求
改革主体是改革方法论的核心关键。在中央深化改革小组第20次会议上,明确划分了专门小组、改革领导部门、地方党委、党委书记等不同改革责任主体的主要职责。党委书记必须是“第一责任人,不但要指挥,还要打仗,亲自抓改革”。
中央深化改革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强调,要抓住改革的重点。“各地区、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全局,用手抓拳头,共同克服困难”。
从“党委书记”到“各地区、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再到这次会议要求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改革主题的方法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党和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体现了中国‘集中精力办大事’的政治制度的优点。如果党和政府的主要领导人重视它,改革和促进的效果将是明显的,这已在过去的实践经验中得到证明。”张战斌说道。
会议还强调,对于一些其他层次难以协调的重大改革,(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敢于担当,加强协调配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各地区、各部门要发挥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作用。重大改革和重大问题要集中研究,集中部署。改革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要定期协商,及时沟通。
中央深化改革小组第25次会议指出,“地方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力量”,第28次会议指出,“中央有关部门和国家机关是负责改革的主体”。
张占斌认为,这意味着“文章”和“板块”之间的创造性工作涉及协调。“五个发展概念中的第二个概念是协调。在深化改革中,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地方党政机关必须严格贯彻中央精神,毫不妥协地承担责任。”他说。
标题:2017首次中央深改组会议: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地址:http://www.edungo.net/esxw/7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