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75字,读完约3分钟
在2016年的两会期间,农村金融改革的核心内容更加关注农村普惠金融。今年两会将强调加快农村金融创新,金融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将被赋予新的内涵。
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了加快农村金融创新的八条、二十八条,建设性地提出了适应农业供给面结构改革需要的金融创新措施和路径。这也是第一次对农村金融体系进行全面、立体的全新顶层设计。
中国小额信贷协会会长杜小山认为,中国的农业和农村发展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方面。坚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提高金融产品创新能力,是商业银行今年做好三农金融工作的重要方向。
从2013年到2016年,中央政府把重点放在了“加快农业现代化”,即弥补农业产业的不足。农村金融更加注重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金融供求关系相对“厚”,供求匹配仍然相当错位。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培育农业和农村发展新动能两个核心出发,农村金融供给创新要根据新的需求更加精确、更加准确、更加深入,从而实现供求的最佳耦合。
“精”体现了农村金融创新的标准。例如,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金融机构开展适合新农业经营主体的订单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进一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大型农业机械和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加快确定农村各类资源和资产的归属,推进与银行业金融机构部门确认信息的联网和共享。从产品创新的设计到信息的建立和共享,中央一号文件都做出了明确的解释,这意味着每一项创新都必须符合“精细”标准。
“准确性”反映了农村金融创新的效率。如何提高金融创新效率以满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需要,需要明确服务对象。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还强调,要加强激励约束机制,确保“三农”贷款持续增长。支持金融机构增加县网点,适当下放县支行业务审批权限。对于涉农业务较多的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差异化评估方法。实施涉农贷款增量激励政策。上述政策方向是要求监管部门对农村金融创新采取差异化管理,同时最大限度地为县域提供金融资源。
“深度”体现了农村金融创新的价值。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鼓励金融机构为农业、农村和农民发行专项金融债券。扩大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开发保险担保贷款产品。进一步推进农产品期货和期权市场建设,积极引导涉农企业利用期货和期权管理市场风险,稳步推进“保险+期货”试点。上述举措表明,农村金融正在从单一的银行信贷服务向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转变,这不仅是一种完善,也是一种深化。
标题:“精准深”:农村金融创新的供需耦合
地址:http://www.edungo.net/esxw/8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