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61字,读完约6分钟
渐进式创新重视内部资源,对企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损害很小,有利于现有企业的长期发展,是传统产业的主要创新模式。中国的创新基础薄弱,应该更加注重渐进式创新。建议国家进一步完善创新政策,鼓励企业持续渐进创新,通过量变实现质变,提升国家整体创新实力。
虽然中国企业可能在少数领域成功实现突变创新,但中国整体创新基础相对薄弱,需要通过渐进式创新进一步夯实技术基础。完善创新政策,鼓励企业继续逐步创新:进一步实施税收优惠;加快科技体制改革,重点建设一批服务中小企业的应用技术开发机构;鼓励产学研合作,促进联合创新。
鄢国观点
麻舒平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物联网的兴起,电子商务和智能制造给传统服务业和传统制造业带来了新的技术革命。整个社会都把创新的焦点转向了这些突然的创新,人们很容易忽视渐进式创新的重要性。在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渐进创新是基础,必须高度重视。
渐进创新和灾难性创新
渐进式创新是指利用现有资源,不断改进技术,主要为现有用户服务的创新方式。例如,移动电话制造商向新的移动电话添加新的硬件或软件,以增加移动电话的服务功能。灾难性创新是指采用新技术,导致企业原有生产资源下沉或主要用户发生变化。例如,数字技术导致电影摄像机的生产资源减少,电子商务吸引了大量的购物中心消费者。
渐进创新和突变创新带来不同的效果。渐进式创新重视内部资源,依靠全体员工的创新,对企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损害小,投资风险低,有利于现有企业的长远发展。然而,企业发展相对缓慢,产业结构调整能力相对较弱。渐进式创新是传统产业的主要创新模式,尤其是制造业的非模块化技术领域。灾难性创新重视外部资源,依靠少数精英创新,具有颠覆产业结构的能力。企业容易爆炸式增长,但投资风险高,不确定性强,容易破坏现有的产业体系,导致大量企业退出和员工失业。灾难性创新很容易出现在技术进步迅速的新兴产业中,尤其是在模块化技术被广泛使用的领域。
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美国一直处于突然创新的前沿。自19世纪以来,美国企业在发电机、电灯、火车、电话、塑料、半导体、计算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给整个世界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德国、日本等国家的经济也走在世界前列,但突变型创新相对较少,企业主要是增量型创新。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实践可以看出,企业创新路径的选择与区域创新系统和企业的特点密切相关。
首先,区域创新体系为不同的创新路径奠定基础。美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具有鲜明的特点:重视基础研究和开发,在科学技术上领先世界;重视专利保护,企业投资和创新热情高;发展风险资本是为了给新企业提供足够的资金;证券市场活跃,为风险资本的流通提供了渠道;创新网络完善,各种创新资源迅速聚集。所有这些因素为美国的突然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相比之下,德国和日本的创新体系更有利于渐进创新,它们对突然创新的支持远远少于美国。
其次,企业的特点是选择创新路径的重要依据。德国和日本的企业重视员工技能和技术的研发。例如,德国的“双轨制”培训体系为企业提供了高技能工人,而日本的“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则倡导不断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德国和日本企业的特点已经成为企业选择渐进式创新道路的重要依据。
渐进创新和突变创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一方面,渐进创新为突然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渐进式创新积累先进技术和各种生产要素,培养用户群体,并为突然创新创造条件。渐进创新和突变创新都处于一定程度的“量变”到“质变”,因此突变创新很少发生在经济落后的国家,而一般发生在具有良好渐进创新基础的国家。另一方面,突然创新提高了渐进创新的起点。突发创新发生后,创新进入一个新的周期,这促进了创新的持续改进和完善。一般来说,渐进创新是常态,而突然创新是偶然现象。
更加注重渐进式创新
(1)中国创新基础薄弱,需要更加注重渐进式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但总体上仍处于世界中游水平。全球创新指数(2016)评估国家创新活动,包括制度机制、人力资本和研究、基础设施、市场成熟度、企业成熟度、知识和技术产出以及创新产出,中国排名第25位。在《全球竞争力报告》(2016-2017年)的评估体系、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环境、卫生和初等教育、高等教育和培训、商品市场效率、劳动力市场效率、金融市场发展、技术准备程度、市场规模、业务成熟度和创新方面,中国排名第28位。2013年,科技部启动了国内外技术竞赛调研活动,参与专家主要来自国家863计划、支持计划、承担重大专项的国家级专家、千人计划、R&D以及高科技企业管理专家。从问卷调查来看,中国总体技术水平相当于美国的68.4%,总体技术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为9.4年。
虽然中国企业可能在少数领域成功实现突变创新,但中国整体创新基础相对薄弱,需要通过渐进式创新进一步夯实技术基础。以工业4.0和智能制造为例,中国企业在许多领域还没有掌握主要元器件的核心技术,80%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70%的汽车制造关键设备、40%的大型石化设备以及大部分高端精密测试设备和数控机床控制系统依赖进口;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薄弱,主要管理软件(erp、mes、crm等)。)采购相互独立,存在信息孤岛和数据整合问题,供应链尚未开放,无法形成人、机、料、产品的动态联动。这些问题处于行业2.0和行业3.0时期,需要长期积累才能解决。由于积累不足,行业4.0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二)完善创新政策,鼓励企业继续逐步创新
首先,我们应该进一步实施税收优惠。中国对R&D费用采取国际税收优惠政策,并对企业R&D费用设定了150%的扣除比例,在世界各国中比例较高。2015年,优惠行业和费用范围进一步放宽,成本核算管理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对鼓励企业创新产生了积极影响。该政策由税务部门管理,各地在执行过程中仍有很大差异。财务状况较好的地区普遍落实到位,而财务状况较差的地区容易出现R&D费用会计管理较紧的现象。此外,中小企业R&D项目的设立和管理不规范,导致中小企业享受政策的比例过低。建议税务机关进一步提高自身能力和服务水平,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通过实施政策提高创新能力。
二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着力建设一批服务中小企业的应用技术开发机构。美国、日本、德国等创新型领导国家都非常重视应用技术开发体系的建设。在国家制造创新网络计划(nnmi计划)中,美国提议建立15个以上的应用技术研究机构,帮助新的制造工艺和技术从基础研究过渡到制造应用,重点是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日本政府在全国建立了180多个工业技术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贸易、产品试验、测试和检测服务。德国Stabai基金会拥有750个分支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研发、技术转让、技术评估、人员培训等服务。中国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政府应给予一定的投入,并采用市场化机制构建中小企业应用技术服务体系。
第三,鼓励产学研合作,促进联合创新。美国、日本、德国等创新领先国家都重视产学研合作,开展联合创新。例如,从1976年到1979年,日本政府支持日本五大半导体公司——富士通、日立、三菱电气、日本电气和东芝——组建vlsiconsortium,帮助日本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赶上技术。1987年,美国13家主要半导体公司与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组成了半导体技术研发合作产业联盟,帮助美国半导体公司重返世界第一竞争地位。北京中关村在促进企业联合创新方面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建议国家创新资源进一步向产学研合作和联合创新倾斜,创造产业创新生态。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
标题:以渐进式创新提升我国创新实力
地址:http://www.edungo.net/esxw/7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