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71字,读完约3分钟
个人资料图片
我们的记者赵海娟
“超过80%的受访县委书记认为,实施精确的扶贫战略的主要困难是缺乏资金。原因主要包括扶贫资源长期管理、审批环节过多、准入条件苛刻;整体使用缺乏自主性;实施主体不专业等。”这一结果来自中央党校精准扶贫智库课题组最近对第五届县委书记培训班162名学员进行的问卷调查报告。
人口素质低、环境差和政策限制是贫困的主要原因
确定贫困的原因是实施准确扶贫的基础。根据调查,在县委书记的回答中,67%认为人口素质差导致贫困,53%认为传统观念导致贫困,46%认为交通拥堵导致贫困,37%认为资源贫乏,33%认为政策限制导致贫困,30%认为生态环境脆弱。
报告指出,问卷调查反映的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国家主要功能区的定位和区位特征(如地形)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例如,在200个样本县中,81.9%的贫困县属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86.1%的贫困县位于丘陵、山地、戈壁、沙漠等不适宜集约发展的地区,而非贫困县分别只有33.3%和26.6%。由此可见,这些地区不适合走工业发展带动的扶贫之路,需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调查中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贫困县和非贫困县的贫困原因存在差异。在贫困的主要原因中,非贫困县是人口素质,而贫困县是传统观念、封闭交通和脆弱生态。在其他导致贫困的原因中,贫困县主要是疾病、辍学、懒惰、地质灾害等。非贫困县已关闭大企业、产能过剩、经济放缓(衰退)等。
工业扶贫仍然是县政府准确扶贫的出发点
关于扶贫路径,调查显示,93.8%选择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农业、畜牧业和渔业、旅游服务业、工商业),85.2%引进工业项目促进当地就业,82.1%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人力资本水平,51.1%搬迁改善生活条件,50.6%将就业转移到经济发达地区。其他方法,如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调查报告显示,总体而言,县政府准确扶贫的力度仍集中在工业扶贫上,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和引进工业项目相结合占总量的97.5%。在这方面,贫困县和非贫困县在扶贫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贫困县更有可能通过搬迁和就业转移来帮助贫困人口。
幸运的是,调查显示,县政府已将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贫困人口素质作为扶贫的重要途径,扶贫教育位居第二,占82.1%。
实施精确的减贫战略的主要困难是缺乏资金
据调查,接受采访的县委书记认为,推动扶贫开发的主要困难是资金不足(82.7%)、项目不足(79%)、招商引资困难(53.7%)、政策限制(31.5%)和思想不足(21.0%)。大约5%的县委书记认为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渠道和实施扶贫也是难点。其中,第一个困难是缺乏资金,第二个困难是缺乏项目,这基本上达成了共识。
对于扶贫资金的缺乏,调查反映出扶贫资源较为集中,审批环节过多,准入条件苛刻(74.7%);总体使用缺乏自主性(71.6%);实施者不专业(51.2%)。
对于扶贫项目,调查集中在贫困群体参与扶贫项目的积极性不高(60.5%);扶贫和发展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增长,但没有惠及穷人(50.0%);扶贫项目总体上摆脱了贫困,很快又回到了贫困状态(47.5%)。此外,缺乏科学论证(41.4%)和监督检查不足(35.2%)也是常见问题。也有少数县委书记提到穷人劳动技能差,贫困地区工业不发达,培育有竞争力的企业困难重重。
标题:资金缺乏成精准扶贫首要难点
地址:http://www.edungo.net/esxw/7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