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311字,读完约13分钟
上半年,新增信贷额度和m2的高增长率不仅支持实体经济尽快摆脱疫情,也促进了中国股市近期的显著复苏。这种趋势会在今年下半年继续吗?
7月10日,央行公布了今年上半年新增信贷和社会融资等重要金融数据。总体而言,上半年财务数据高于预期,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截至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2.8%,高于3月底。二是6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1.1%,连续4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2.6个百分点;从历史上看,这一指标与股市上涨有着密切的关系。三是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2%,与上月末持平,同比增长0.2个百分点。
上述三项关键财务指标上半年均实现了10%以上的增速,是近年来的最高点。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表示,上半年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相对较大,并在继续加大。6月底,货币乘数为6.92,比去年同期高0.79,处于历史高位。总体而言,上半年金融总量充足,服务实体经济效率较高,有效支撑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央行行长易纲在最近举行的陆家嘴论坛上透露,预计今年贷款将增加近20万亿元,社会融资增加将超过30万亿元。今年上半年,新增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已达到全年预计目标的60%以上。这将表明下半年上述三项关键金融指标和货币政策会发生什么变化?对此,央行多位负责人表示,央行近期在全国300多个城市开展的信贷需求调查显示,目前企业信贷的供需状况良好,预计下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和m2增速将保持稳定增长。目前,货币政策更加强调适度,信贷应该与经济复苏的速度相匹配。如果信贷供给速度过快,资金的淤塞速度将快于经济的复苏,导致信贷资金不能有效使用的问题。
6月份,新的信贷和社会融资仍然强劲
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09万亿元,同比增长2.42万亿元;2020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长20.83万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比去年同期增长6.22万亿元。
其中,6月新增信贷规模仍超出预期,显示信贷扩张保持高速。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81万亿元,比上个月增加3000多亿元;社会福利增加3.43万亿元,比上个月增加2400亿元。
在细节方面,6月份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尤其是中长期。东方金城首席宏观分析师王庆表示,最近的严格监管导致了票据利率的上调。6月份,票据融资规模大幅缩小,但信贷环境有所放松,融资需求有所改善,银行增加了中长期贷款以满足mpa评估。在其他因素支持下,企业中长期贷款大幅增加,信贷结构明显改善;同时,6月份房地产市场和居民消费继续回升,居民贷款需求明显回升;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下,6月份信贷同比持续增长。此外,6月份,新增社会融资逐月同比增长,现有社会融资增速达到两年多来的新高。新增人民币贷款、表外票据融资和企业债券融资是增长的主要来源。
“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规模相对较大。从贷款结构来看,大部分人民币贷款投向实体经济,企事业单位新增贷款占新增贷款的72.6%。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37万亿元,有利于企业恢复工作和生产。社会融资增幅远高于去年同期,主要原因是新增贷款规模较大,金融市场对债券类股的支持力度大幅加大,政府债券融资净额大幅增加。”阮对说:
此外,从贷款的具体投资来看,上半年普惠金融贷款和制造业贷款增长迅速,而房地产贷款增速放缓。央行金融市场部主任邹兰表示,从初步情况看,普惠肖伟6月份的贷款增速应能保持过去几个月的势头,可能会略有好转。截至5月底,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4.28万亿元,同比增长19.6%,增速达到2011年2月以来的新高。房地产贷款占新增贷款的比例一度高达43%和44%。近年来,在相应政策的引导下,这一比例逐年下降,今年1-5月已降至25%。
下半年的广泛信贷或边际趋同
由于中国疫情防控形势不断改善,上半年信贷快速扩张,中国经济率先实现复苏,有望成为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正的少数几个主要经济体之一。展望下半年,许多分析师认为,宽信贷仍将发挥其力量,但很难保持上半年的高水平。
光大证券(港股06178)首席银行分析师王亦丰表示,今年下半年,信贷出现广泛或边际收敛。上半年,货币政策反周期调整和积极财政政策为“宽信贷”创造了良好环境,金融机构信贷继续快速增长。然而,对于今年下半年的信贷供给,从需求方面来看,结构性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可能会重新浮出水面。例如,由于以前的金融支持比实体经济的复苏更快,企业的个人预防性供给需求可能会消退;对空转移套利的持续攻击将减少金融机构膨胀的资产负债表,并降低信贷和社会融资的增长基础。
从供给方面看,自疫情爆发以来,由于流动性“冻结”,货币流通速度放缓,防范和对冲需求增加,信贷供给体现为“足量”;然而,在全面恢复生产和恢复工作之后,前期冻结的流动性解冻并恢复,货币激活加速,这开始影响房地产、股票和其他资产的价格,导致对总额的“宽信贷”必要性下降。对于实体经济的融资支持,可以使用更有针对性的工具,如针对实体经济的直接政策工具,进行“精确滴灌”。
广东发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麒麟也认为,目前信贷总量的扩张已接近极限,未来社会融资增速将出现下行波动。如果今年前六个月的信贷扩张是由需求和供给共同驱动的,那么在接下来的六个月里,它将完全依赖于需求,其增长势头将明显减弱。
“我们假设全年有30万亿、31万亿和32万亿新的社会融资。研究发现,在三种情景下,社会融资类股的增长率无一例外,且呈下降趋势。”李麒麟说。
然而,阮透露,央行最近在全国300多个城市进行了一项信贷需求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企业信贷供需旺盛,金融机构批准的贷款回笼率明显上升。被调查银行批准的企业贷款规模普遍超过去年前三季度。企业资金需求也比较旺盛,提取率比去年高5.1个百分点。
下半年货币政策的重点是什么
从过去的表现来看,m2的快速增长往往是股市上涨的先行指标,近期股市的持续复苏也对m2自今年3月以来恢复两位数增长产生了影响。截至6月底,m2增速保持在三年多来的高点。主要原因仍是财政反周期调整、财政存款快速下降、企业居民存款增加;同时,狭义货币(m1)增速虽然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但在过去两年中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反映出随着经济复苏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市场主体的业务活动更加活跃,企业活期存款保持快速增长。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m2“冗余”是今年股市上涨的核心驱动因素。过去,当中央银行将m2增长率设定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时,它通常被设定为gdp增长率+cpi+2%或3%。2020年,由于COVID-19疫情对经济的巨大影响,货币政策发挥了反周期调节作用,m2增速明显加快,全年预计达到12%,而gdp增速+cpi预计约为5%,m2“冗余”今年可能达到7%左右。
“这种‘冗余’必须反映在资产价格中。在“没有投机的住房”和债券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的情况下,资本最有可能进入股市。因此,今年形成结构性、阶段性牛市的宏观背景非常明显。后续市场的中期调整可能与货币政策的转变有关。具体而言,有必要观察10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与2007年央行7天政策回购利率之间的差异。在此之前,我们需要保持乐观的态度。”李超说。
关于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取向,央行货币政策部副主任郭凯表示,目前货币政策更加强调适度。适度有两个意思:
首先,总量应该适中。信贷供应应该与经济复苏的速度相匹配。如果信贷供给速度过快,资金的淤塞速度将快于经济的复苏,导致信贷资金不能有效使用的问题。
第二,价格应该适中。一方面,要引导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使实体经济受益。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适当的下调利率并不是说利率越低越好,而是说过低的利率是不利的。如果利率严重低于与潜在经济增长率相适应的水平,就会出现套利问题、资源错配问题以及资金可能流向不应流向的领域的问题。因此,利率应该适当下调,但不应太低。
“下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应更加灵活适度,保持总量适度,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此外,我们必须抓住合理盈利的关键,保护市场主体,特别是要更加关注贷款利率的变化,继续深化lpr改革,推动实际贷款利率持续下降,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大幅下降。”郭凯说。
郭凯表示,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明显不同于欧美央行。在疫情期间,中国的经济运行和金融市场运行总体正常,没有出现恐慌或失败,因此这是一项正常的货币政策。今年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有两条主线:第一,货币政策的正常反周期调整通过总量、价格和结构工具为实体经济提供支持,使货币和信贷能够为经济复苏提供足够的支持。第二,为应对疫情,推出了一些特殊的分阶段货币政策工具。这些措施是根据疫情的特殊情况和不同特点设计的,其本身是临时性的政策措施。它们是根据不同时间点的需要设置的,当策略设置的情况不再适用时会自动退出。例如,3000亿元的抗疫专项再融资已经完成使命,将退出。
业内人士呼吁延长资产管理新规的过渡期,央行也做出了这样的回应
近日,NPC第十一届、第十二届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撰写的《中国资产管理业务监管研究报告》提出,新资产管理条例的过渡期应延长两年,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吴晓灵认为,这一流行病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并使资产管理的旧产品更难转型。更现实的做法是,将新资产管理法规的过渡期延长两年,至2022年底,并以每年约20%的平均速度消化这些法规。
10日,央行还公布了资产管理行业的最新数据。颜表示,截至5月底,资产管理产品直接汇总的总资产为90.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万亿元,同比增长3.5%;资产管理产品配置到实体经济的基础资产余额为39.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2万亿元,占全部资产的43.6%,比年初增加0.6个百分点。
总体而言,资产管理产品的风险进一步趋同。首先,银行间交叉持股比例持续下降。5月末,资产管理产品的银行间资本来源占全部资本来源的49.8%,比年初下降1.2个百分点。二是杠杆率(总资产与募集资金之比)下降,资产管理产品负债平均杠杆率为107.7%,比年初下降0.9个百分点。第三,净资产产品的比例持续上升。5月末,净资产产品募集资金余额占所有资产管理产品募集资金的60.3%,比年初高出4.9个百分点。第四,不规范债权的规模不断缩小。5月末,资产管理产品投资的非标准化债务资产规模同比下降7.6%,比年初增加1.2个百分点。
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棋表示,目前,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暂时萎缩,中国经济也存在一定下行压力,这确实加大了规范和整顿资产管理业务的难度。下一步,央行将会同相关部门,在坚持新《资产管理条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密切跟踪监测资产管理业务规范整改情况,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相关工作,稳步有序推进资产管理行业整改。
“现在影子银行的内部结构正在调整,风险大大降低。净值产品比重上升,同业负债比重下降,这是一个好现象,系统性风险得到明显控制。由于今年疫情的影响,有关资产管理的新规定应该延期。但是,一些机构和学者建议,延长期限不应太长,延长一年可能更合适。”中国央行办公厅主任周学东表示。
央行还应对了哪些其他热点问题?
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金融系统全年各类企业将实现利润1.5万亿元。同一天,央行还披露了这1.5万亿元的具体情况。根据郭凯的说法,金融体系的好处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金融系统对实体经济的利润是通过下调利率实现的,下调利率约为9300亿元,包括下调贷款和债券利率,以及发行由再融资和再贴现政策支持的优惠利率贷款。
第二,如果直接政策工具能够达到一定规模,以及提前延长还本付息政策,企业罚息和高息过桥贷款的额外成本可以降低,这部分利润将达到2300亿元。
第三,全年银行手续费减免规模约为3200亿元。
鉴于近期一些信托公司暴露出的风险,孙天棋透露,相关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正在研究处置方案,央行也在密切配合。一是坚持市场化和法治化原则,明确相关金融机构和相关股东的主要责任。第二,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护这些投资者的知情权、公平选择权、财产安全权、赔偿权等合法权益。第三,加强投资者教育,帮助投资者树立“自我利益、自我风险”的风险责任感,准确评估其风险承担能力。在处理产品时,我们应该采取严格的市场纪律,以防止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第四,监管部门要博采众长,加强金融业行为监管体系建设,规范同类产品的销售行为,防止欺诈误导投资者,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关于潜在的“热钱”风险,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表示,目前,世界各经济体都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应对COVID-19肺炎疫情,促进经济增长,特别是欧美主要央行采取的货币政策非常强,可能导致短期资本在全球大规模流动。特别是那些在疫情爆发前经济和金融已经非常脆弱的经济体,它们的防疫系统和卫生系统都很薄弱,它们将更容易受到疫情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新兴经济体将更容易受到热钱的影响,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总体而言,中国应对疫情和跨境资本流动的能力非常强,包括引领全球复苏的中国经济、健全的金融体系和丰富的外汇储备。
标题:股市大涨先行指标?M2增速连续4个月双位数 上半年社融增量超20万亿 如何定调
地址:http://www.edungo.net/esxw/3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