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81字,读完约7分钟
“两个孩子”政策实施一周年纪念观察(三)本报记者郭金辉
“两个孩子全面发展”的政策标志着中国人口发展正进入两个孩子的时代。在过去的一年里,这项政策是如何实施的?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一直参与“二孩”政策的计算、评估和监测。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何丹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正在影响每个家庭,中国人口发展正处于一个转折点。今后,要把劳动就业制度改革与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政策结合起来,通过提高劳动参与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充分发挥人口在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
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带来了三大变化
《中国经济时报》:实施“二孩政策”已经一年了。这项政策带来了什么变化?
何丹:自“二孩政策”实施以来,2016年有三个最明显的变化:鼓励政策生育的法律法规初步建立;生育服务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出生人口显著增加。
截至2016年12月,除新疆和西藏外,29个省(区、市)的常委会审议并修订了地方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据了解,西藏也正在制定地方性法规,旨在不断改善妇女生殖健康和儿童保健,提高产前产后保健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通过修订《条例》,各地清理整顿了不利于生育两个孩子的限制性文件,改善了再生育条件,普遍延长了产假,确立了陪产假,实现了政策衔接和平稳过渡,维护了计划生育家庭的权益。
各地取消了生育两个孩子的审批,全面推行出生登记服务制度。许多地方积极探索和整合卫生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推进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生育服务证、计划免疫等手册的“多证融合”,普遍实施网上办理。
根据我们对出生情况的监测和预测,2016年出生人口约为1850万,这与我们在“二孩”政策出台前的预测完全一致。预计未来几年将是两个孩子累积生育潜力的释放期,生育水平将显著提高。
根据我们的分析,2016年出生人口状况呈现出“出生总人数增加,二胎出生比例增加,符合政策的多胎出生人数增加”的特点。人口众多的主要省份的出生人数预计将大幅增加。北京、河北、山东、浙江、湖南、河南、四川、陕西、广东、湖北等十省的出生人口总数将比2015年增加140多万,其中50%以上的出生人口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这为从数据上进入两个孩子时代提供了很好的解释。
劳动力形势总体乐观,人口结构仍有利于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时报:人口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焦点。劳动力的变化会成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吗?新常态下如何看待中国劳动力状况?
何丹:新常态下,中国劳动力形势总体上还是乐观的。劳动年龄人口下降不是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的主要因素,劳动力供给仍处于增长阶段。工作年龄人口的减少和抚养比的增加并不意味着人口红利已经消失,人口的年龄结构仍然有利于经济增长。
尽管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和经济增长的放缓似乎在时间上是一致的,但它们并没有直接联系。作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预示着劳动力供给增长的放缓,这将对潜在的经济增长率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建立是经济发展阶段、发展方式和全球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劳动年龄人口只是劳动力供给的理论最大值,经济活跃人口和就业人口才能够真正反映劳动力的有效供给。
数据显示,近年来,尽管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开始下降,但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和就业人口仍在持续增长。2011年至2015年,中国从事经济活动人口分别增长0.24%、0.4%、0.51%和0.49%、0.5%,没有明显下降趋势。
随着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的下降和抚养比的上升,关于中国人口红利的讨论越来越多。人们普遍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抚养比率(非工作年龄人口与工作年龄人口的比率)低于50%时,就是人口统计窗口,当抚养比率在50%至60%之间时就是人口收支平衡期,当抚养比率大于60%时就是人口负债期。可以看出,判断人口红利是否存在的主要依据是抚养比的绝对大小,而不是抚养比的增减,更不是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的变化。
自2010年以来,中国的抚养比率从下降变为上升。根据预测,2030年前中国的抚养比仍将低于50%,2040年后将升至60%以上。这意味着中国的人口红利将在未来15年继续存在,人口年龄结构在未来25年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中的作用仍可预期。
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有下降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我们抓住未来20年的有利时机,实现经济增长势头的转变,通过提高劳动参与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充分发挥人口在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
要把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和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结合起来
中国经济时报:为了更好地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您认为未来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何丹: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劳动力总体过剩,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民工荒”和“用工难”,人们开始担心劳动力短缺。
事实上,中国的劳动力总量和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重都很大,供给过剩仍然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矛盾。同时,应该看到,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农民工和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此外,在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中,解决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和清理“僵尸企业”会带来员工安置问题。“用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消失。
目前,空在改善中国劳动力供给方面仍有很大的空间。通过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可以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的作用。
第一,实行延迟退休政策。日本四分之一的人口超过65岁。通过引导更多的老年人进入劳动力市场,尽管传统上定义的工作年龄人口在过去十年中减少了8%,但劳动力供给只减少了1%。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推迟退休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选择。目前,中国工人的平均退休年龄只有54岁。如果退休年龄统一到65岁,相应的劳动力将增加约1亿。
第二,保持女性劳动参与率。中国的劳动参与率目前处于较高水平。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和“全面二胎”政策可能会降低某些年龄组的劳动参与率,尤其是女性。因此,今后有很多方法可以保持女性劳动参与率。例如,改善女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托儿服务机构,为妇女产假和产后就业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发挥中老年妇女的作用,提高她们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比例。
第三,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目前,中国登记人口的城市化率只有40%左右。如果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城镇登记人口和常住人口的身份逐步融合,到203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70%,将有效提高劳动参与率,增加劳动力供给,为经济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第四,充分利用国际劳动力资源。目前,中国仍是一个净移民国家。随着经济竞争力的提高,中国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劳动力的吸引力将日益增强。未来,中国将积极利用国际劳动力资源,特别是空的中高端人才空间非常大。此外,中国可以通过在国外投资建厂,直接利用非洲、东南亚等地区的劳动力资源。
标题:人口发展正发生转折性变化优化劳动就业制度须提速
地址:http://www.edungo.net/esxw/9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