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刘文婷婷
潘宪成和他的妻子在六月为客人挑选了悉尼。(恩施图片库刘磊摄)
今年是战胜贫困的决定性战役的关键一年。建始县委、县政府把发展短、平、快扶贫支柱产业作为重中之重,下发了《建始县关于解决COVID-19肺炎疫情影响、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巩固扶贫成果的通知》(以下简称《十大农业产业政策》),统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战扶贫的重点任务,把农业产业发展与巩固扶贫成果、实施农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
在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下,各种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实体,致力于特色蔬菜、猕猴桃、魔芋、茶叶、药材的种植和生猪养殖,为战胜战争和贫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
梨王潘宪成
7月11日,我走进了建始县常亮镇的悉尼种植园。绿色植物到处发芽,笑声很大。
这些天,常亮镇白云村58岁的农民党员潘宪成(音译)整天在周边果农的梨园里走来走去,看着六月的悉尼在疏果后长势良好,梨王连连拍手叫好。
多年来,在他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白云村村民在6月份加入了种植悉尼的行列,辐射了方圆近10个村庄,占地2000多亩,并在周野、华坪、高坪等乡镇开发了1000亩。
人和梨的故事
2000年,西南农业大学李云龙教授培育的六月雪梨在常亮镇偶然生根。
潘宪成于1991年开始种植水果。起初,他种下了所有不能种或卖的东西,市场前景并不好。1997年,潘宪成开始种植梨,梨的品质优于当地品种,但不如预期。因此,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全国著名的果树专家、西南农业大学的李云龙教授写了一封求救信,征求品种更新的意见。
你介绍的品种已经淘汰很久了。我给你推荐一个,这是一个非常早熟的梨品种,刚刚在我们学校成功培育。好的栽培,无限的前景,给你100株,每株12元的李云龙教授在信中回答。
潘宪成收到回复后欣喜若狂,李云龙教授的回复像灯塔一样为他指明了方向。
动手吧。但是钱从哪里来呢?老潘很担心,但无奈之下,他和爱人把猪拖到镇上,以1200元的价格卖掉,换来了100株树苗。
两只大肥猪帮助他克服了困难,这是他的邻居一直在谈论的。
三年后,它开始结出果实。老潘摘了一个熟梨,尝了尝。味道脆软,甜度相当高。
带着这种味道,老潘不仅闻到了梨的香味,还闻到了它的市场前景,这坚定了他的发展决心。
一是在过去的20年里,潘先生耗尽了所有的精力,付出了无数的努力。第一批100株幼苗现已成为一个规模达3000亩的巨大产业。
工业发展长期以来一直是成功的
据说不赚钱就很难从事农业,但我认为很多人就是缺乏毅力,三年不赚钱就换行业,一碰到门道就放弃。他们怎么做得好?老潘说。
要从事农业,我们必须首先热爱和了解农业,更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这句话出自常亮农业中学的校长龙克岩。在未来几十年的工业发展中,他从未忘记这句话。
最艰难的时候有多艰难?记者问道。
当我最穷的时候,我身上一分钱都没有,我的亲戚朋友都不明白。银行拿不到任何钱,甚至是高利贷。绝望中,他的老师龙克岩在冬天的寒风中跑来跑去借钱,结果他摔断了脚,最后为他借了12000元。老潘的妻子回忆说。
他没有辜负老师龙克岩的信任和帮助。历经艰辛,他最终成为当地最强大的种植园主。几年前,随着6月悉尼的名气越来越大,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市场一度陷入困境。
带领人们致富
一个人吃很好吃!潘宪成发自内心地讲述了他帮助邻居种梨的经历。
作为一名党员,潘宪成知道,有钱并不算有钱,但一起有钱才是真正的有钱。为了带领更多的贫困村民种梨致富,他组织成立了建设白云林果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的技术管理、统一的产品包装和统一的品牌销售,他组建了一个团队打入市场。
他租了20亩地,投资20多万元建了一个科技示范园。通过示范园区测试和示范技术和新品种,并将成功的技术和品种传递给周围的村民。
马仁生,一个贫穷的家庭,是手工传授技术的种植者之一。几年前,潘宪成免费为家人提供种苗,并教嫁接、疏花疏果。去年,他家卖梨赚了3万元。
近年来,在潘宪成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种植六月雪梨的行列,辐射方圆近10个村庄,种植了2000多亩六月雪梨。
规模越大,名气越大,品牌效应越明显。如今,六月雪梨已经成为建设水果中的新名片,这激发了潘宪成带领村民种植六月雪梨的热情。
举办梨花节是为了让六月的悉尼成为休闲采摘和旅游的名片,常亮镇政府大力支持他的产业。现在,潘宪成在种梨的路上越走越远。
标题:他们,是扶贫路上的带头人
地址:http://www.edungo.net/esxw/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