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80字,读完约3分钟
政策微观评估
童童
近日,农业部发布了《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建设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建成一批综合示范区,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的实施提供示范模式和经验。《规划》提出,在“十三五”期间,“一控、两减、三基”(一控是指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两个减少”是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实现化肥和农药的零增长;“三基”是指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农膜的基本资源化利用。在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重点流域,选择农业环境问题突出、代表性强的小流域,加大源头控制力度,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沉积物、农药、废弃物和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对水层、湖泊、河岸、海岸、大气和其他生态系统造成的污染。与点源污染相比,非点源污染的时间空范围更广,不确定性更大,成分和过程更复杂,更难控制。
早在2015年,全国人大就在《农业法执法检查报告》中指出,农业面源污染是我国“三农”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之一。报告指出,目前中国农业面源污染较重。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强调发展重于保护、城市重于农村、重工业重于农业、重点源重于非点源是普遍现象。在中国,化肥的使用量太大,利用率低,小麦和水稻的化肥使用量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事实上,各行各业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已经达成共识,即在我国农业活动中,不科学的管理理念和落后的生产方式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如使用剧毒农药、施用过量化肥、不可降解农膜、露天焚烧秸秆等。需要提醒的是,这些污染源对环境的影响最大,尤其是对水环境的影响,如河流和湖泊的富营养化。
基于社会各界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共识,《规划》确定了一系列治理内容,客观上确实值得社会各界期待。根据《规划》,今后将建设四类治理工程:一是农田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全面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二是畜禽养殖污染控制。科学划定禁入区,推进种养结合和生态养殖模式,加强粪便处理设施建设,推进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第三,防治水产养殖污染。科学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促进健康养殖,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提高水质净化水平。第四,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建设以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的基质和食用菌产业,开展农田残膜回收区域示范。
当前,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迫在眉睫。正是因为对治理的需求如此强烈,所以尽快形成一个可复制和可扩展的治理经验就显得尤为迫切。笔者认为,从污染防治的总体情况来看,《规划》中列出的控制内容只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之路的开始,有必要从始至终循序渐进地进行控制,避免急功近利。同时,要避免短视的思维,注重建立严格的实施机制,确保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循序渐进,进而客观上促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长远发展。
标题: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亟须积累经验
地址:http://www.edungo.net/esxw/8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