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07字,读完约4分钟

[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随着ipo加速、并购收紧、固定收益收紧,它被用作曲线上市的捷径,壳资源投机的内在逻辑已经改变]

[丰菱资本的报告显示,2008年是空壳公司的黄金时代。自2008年以来,a股空壳公司的平均价格涨幅约为6-7倍。]

作为a股市场的常用手段,壳资源投机已经让许多投资者赚了很多钱。然而,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随着ipo的加速、并购的收紧和固定收益的收紧,它被用作曲线上市的捷径,壳资源投机的内在逻辑也发生了变化。

融资政策收紧 “炒壳”逻辑生变

一些市场参与者表示,以壳资源为核心的利益集团已经分化甚至瓦解。一些人在观望壳资源投机的后续趋势,一些人已经清理了过去积累的壳资源,还有一些人仍在延续过去的老路,试图抓住投机的最后余温。

融资政策收紧 “炒壳”逻辑生变

在供给侧改革的预期下,国有企业的壳资源仍然具有炒作价值。R&D资本证券部总经理王建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对a股壳资源的投机可能成为一个利基市场。那时,外壳保护的行为将再次被突出显示。那些资金雄厚、愿意冒险的投资者,将押注于空壳保护带来的股价。”

融资政策收紧 “炒壳”逻辑生变

壳资源投机由来已久

丰菱资本的报告显示,自2001年以来,a股市场只经历了两次大的风格转变,即2008年前后。2008年之前,这是价值投资者的黄金时代;2008年后,是空壳公司的黄金时代。自2008年以来,a股空壳公司的平均价格涨幅约为6-7倍。考虑到一些成功的公司在后门上市,乌骨鸡将成为一只凤凰。如果你轮流投资空壳公司,收益会更可观。2016年,壳牌资源的炒作达到了顶峰。

融资政策收紧 “炒壳”逻辑生变

一些市场参与者告诉本报,壳资源是形成巨大利益链的核心。核心方是作为上市平台的卖家和想借贝壳的买家,以及一群中介服务方,如中介、经纪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这背后更大的利益集团是外围投机者和投资者,包括在一级和二级市场来回跳跃的机构和热钱力量,也包括在二级市场徘徊的中小型散户投资者。

融资政策收紧 “炒壳”逻辑生变

王建辉向《第一财经》记者回忆道:“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对ipo的监管并不严格,借壳上市的路径也不明确。投机壳资源只是少数行为。由于考虑到地方政府的政绩和大股东保住融资平台的愿望,保护壳资源成为双方的一致要求。当时,外围投资者投资于壳资源是否可以保存。2008年后,创业板什么都没经历过,小公司很难上市。对后门的需求越来越大。从那以后,壳牌资源的价值开始波动。"

融资政策收紧 “炒壳”逻辑生变

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壳资源的炒作人群和模式不断升级。起初,一些专业投资者押注于垃圾股的重组。后来,除了追求上市地位,核心买家和卖家引入了金融投资者,并采取了"非借壳重组"的方法,股价翻了一番。近年来,工业资本的跨国并购获得了高回报。一些资本老板和机构通过挂牌公司囤积壳资源,有些甚至利用杠杆基金购买壳资源。

融资政策收紧 “炒壳”逻辑生变

政策超重导致炒作逻辑改变

随着ipo的加速、并购的收紧和固定收益的收紧,壳资源还有炒作价值吗?

从事空壳资源交易的李文告诉《第一财经报》(First Financial Reporter):“2015年和2016年,主要是匹配a股空壳资源的买家和卖家,但今年,业务重点转向了M&A业务。事实上,圈内人士对出售壳资源一直持观望态度。”

融资政策收紧 “炒壳”逻辑生变

事实上,壳资源投机的潜在思维正在崩溃。从2016年年中暂停中国股票借壳上市,到同年9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颁布,再到对影视、游戏等轻资产行业并购“双高”现象的关注。,M&A和重组市场正在逐渐变得理性,同时冷却下来。现在,随着ipo的加速和固定收益门槛的收紧,壳资源的价值正在逐渐下降。

融资政策收紧 “炒壳”逻辑生变

王建辉分析《第一财经记者》:“壳资源的最大价值在于加快上市。这种价值的变化与ipo的难度成正比。ipo限制越大,时间越长,空壳资源的价值就越大。在技术层面,主要体现在供求关系和监管的严密性上。在供给和需求层面上,如果供给过度,壳资源的价值可能会下降。与此同时,监管当局对后门实施严格限制,甚至会出现不可接受的状态,空壳资源的价值也将下降。”

融资政策收紧 “炒壳”逻辑生变

随着政策的增加,投机壳资源的基本逻辑正在改变。以壳资源为核心的利益集团要么等待,要么采取对策。“囤积是异常市场带来的投资机会,只有短期投资价值。目前囤积壳资源的行为已经成为过去。”王建辉说。

融资政策收紧 “炒壳”逻辑生变

炒作仍然存在

然而,目前壳资源的市场价格并没有明显下降。买卖贝壳的交易仍在进行,与此同时,另一个隐蔽的借壳上市仍在继续。

"自去年9月以来,工业资本的交叉定义增长已经开始上升."一位大型券商分析师向本报透露,“交叉定义增长一般是从传统行业向相对新兴的行业转移。目前,对并购和借壳上市的过度审查尤为严格。这些行业的资本首先通过固定增长寻求股东地位,然后将资产分配转移到上市公司。这不再是赤裸裸的一步借壳上市,而是一步一步的借壳。”

融资政策收紧 “炒壳”逻辑生变

“ipo堰塞湖无法治愈,退出机制没有完全理顺,壳资源的价值仍然具有投资价值。”李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壳资源的价格没有明显下降。从ipo加速到壳值下降是一个过程,未来壳值将回落至合理区间。”

融资政策收紧 “炒壳”逻辑生变

对于一些仍然关注壳资源的投资者来说,这种猜测仍然挥之不去。

上述策略师表示,ipo门槛短期内并未大幅降低。重组新规规范了借壳上市的各项指标,对壳资源的要求也有所提高。目前,规模大、质量高的贝壳资源仍然比较丰富。从审批来看,国有企业借壳上市比较顺利,未来仍有很大的投资价值。与此同时,在过去,投资借壳上市大多是一种押注。目前,监管更加严格,信息披露更加公开透明,更有利于投资者在并购重组方案发布后进行判断。

融资政策收紧 “炒壳”逻辑生变

一位经纪公司官员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空壳市场将永远存在。就像香港证券交易所一样,公司上市是一种注册制度,空壳资源仍然有其价值。例如,在香港市场,借壳上市更快,审查相对宽松;第二,出于特殊目的,由于股权结构的要求,一些不想被曝光的股东将通过借壳实现上市。”

融资政策收紧 “炒壳”逻辑生变

王建辉认为,未来a股壳资源的投机将成为一个利基市场,然后壳资源保护行为将再次上演,那些资金雄厚、愿意冒险的投资者将押注于壳资源保护带来的股价上涨。

标题:融资政策收紧 “炒壳”逻辑生变

地址:http://www.edungo.net/esxw/7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