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10字,读完约3分钟
对策3我们的记者赵海娟
“从贫困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出发,从扶贫的重点和阶段性、渐进性目标出发,考虑建立一个协调程度不同的精确的扶贫政策体系。”这一建议来自中央党校精准扶贫智库课题组最近对第五届党委书记培训班162名学员进行的问卷调查报告。
报告指出,传统的扶贫开发手段对于无法摆脱贫困、不愿摆脱贫困、因病致贫、因灾、因老、因学等原因而贫困的贫困群体来说并不有效,因为他们从未解决过参与和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门槛问题。因此,扶贫机制的创新在于探索促进更多贫困人口跨越参与经济发展的门槛,增强他们参与发展的能力,激发扶贫的内生动力。
短期内,我们应该积极探索精确的扶贫机制。首先,在准确认定贫困户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贫困原因,将贫困户划分为开发、就业、帮扶、搬迁等扶贫体系,有针对性地突破产业项目匮乏、资金和技术匮乏、基础设施落后、社会服务薄弱等扶贫难点。同时,对于失去劳动力、无力承担家庭费用、在“三留”中得不到照顾和照顾的贫困群体,应该给予保障、帮助、帮助和保护。
从中期来看,要积极探索扶贫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贫困是一个动态的变化,摆脱贫困和回归贫困交替出现,不可能一次摆脱贫困,永远过上小康生活。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跟踪、监测和动态管理贫困群体的扶贫机制。根据贫困户情况,实时调整精确的扶贫目标,形成有效的扶贫进出机制,确保扶贫战略实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建立兼顾贫困户和返贫户、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扶贫资产管理机制和扶贫收入再分配机制,有效提升贫困地区经济增长的扶贫性。当前,要大力探索扶贫专项资金形成资产并量化到贫困户的实施机制,以及贫困户与返贫户之间的流动机制和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的收入平衡机制;探索生态建设,形成资产包容性管理模式,建立贫困地区资源开发收益共享机制,拓宽贫困群体依靠资产增值脱贫的路径。
从长远来看,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教育扶贫的机制。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贫困群体的素质和技能,提高他们谋生、就业和创业的能力。教育扶贫可以分为基础教育扶贫、高等教育扶贫和职业教育扶贫。在开展教育扶贫的同时,要推进贫困地区的文化教育,重塑农村健康的文化生态,禁止非法传教,禁止色情、赌博和低俗表演的传播,倡导艰苦奋斗致富的风尚,改变传统的“等待需求”的观念,形成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环境。因地制宜探索文化援助和文化资源开发的新途径,提供满足贫困地区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控制文化资源的商业开发,避免文化生态的破坏。
报告强调,短期、中期和长期精确的减贫措施不是循序渐进的,而是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携手并进的职能分工。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准确的扶贫支持系统,打破扶贫与返贫的恶性循环,堵住返贫的入口。
标题:构建多层协同的扶贫政策体系
地址:http://www.edungo.net/esxw/7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