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75字,读完约5分钟
推进科研诚信管理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专家解读“加强科研诚信建设”之一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完善科研诚信管理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加强科研活动全过程的诚信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所研究员李认为,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科技强国目标的重要基础。没有科学研究的完整性,创新就会受到质疑。《意见》把科研诚信建设提到了战略高度,这对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明确主体责任,控制科研活动的“灰色地带”
《意见》提出,要完善科研诚信管理的工作机制和责任制。各类从事科研活动和参与科技管理服务的机构要切实履行科研诚信建设的主体责任,各类从事科研活动和参与科技管理服务的人员要坚守底线,严格自律。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社会组织应当发挥自律作用。
李说,目前,科研机构和专业学会主体责任的弱化和主导作用的缺乏,已成为科研诚信规范化管理的主要障碍,这将导致专业管理的缺位,难以快速应对科研新趋势。这次发布的《意见》明确了科研信用建设的主体责任,提出要完善科研信用管理的工作机制,向专业化管理迈出了重要一步。
“更重要的是,要使《意见》落到实处,有关机构或组织必须切实担负起科研诚信的主要责任,进一步充实专业力量,加强工作保障,切实履行科研诚信建设的职责。”李对说道。
《意见》强调加强科研活动全过程的诚信管理。将科研诚信建设的要求落实到科技计划管理的全过程,如项目指导、项目评估、过程管理、竣工验收和监督评估等。深化科研评价体系改革,建立面向科技创新质量、贡献和绩效的分类评价体系。
"科学研究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可能有不当行为."在李看来,科研诚信管理贯穿于整个科研活动中,不留死角,既惩罚了踩在“红线”上的人,也震慑了那些在“灰色地带”的人。“这不仅能保证科研成果的可靠性,还有助于确保‘人才就是真正的人才’。”李对说道。
《意见》提出推进项目评估、人才评估和制度评估改革,针对性很强李认为,单一的量化评价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科研活动中的本末倒置,一些科研人员追求更多、发表论文更快,不惜一切代价,加剧了学术不端行为。《意见》提出,改革科研评价体系将成为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重要举措。
完善前端治理和后端处理系统,规范科研诚信教育
《意见》提出要进一步推进科研诚信制度化。完善科研诚信管理体系,完善违反科研诚信要求行为的调查处理制度,建立健全学术期刊管理和预警体系。
李认为,制度作为一套规则,通过法律、法规、政策、指令和道德规范来激励或约束人们的行为。我国科研信用制度化应从制度机制、治理结构和价值认同等方面进行系统思考,并提供一套规则。
“科研诚信制度化,包括预防、惩罚、管理和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后端处理和前端治理同等重要。”李说,《意见》强调,完善对违反科研诚信要求行为的查处规则,有利于后端处理机制的公开、透明和程序化。同时,完善科研信用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学术期刊管理和预警系统等。,体现前端治理的制度创新。
《意见》强调要加强科研诚信的教育和宣传。将科研诚信纳入日常管理,加强对研究人员、教师和青年学生的科研诚信教育,在入学、职称晋升、参与科技项目等重要节点开展科研诚信教育。
“近年来,科研诚信教育越来越受到中国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视,但仍存在制度化教育缺位和不足的问题。”李认为,科研诚信是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诚信教育不应是一次性的,而应是常态化的;它不仅应该针对年轻学生,还应该包括高级研究人员。
李指出,目前有些研究者对科研伦理和学术规范知之甚少,或者没有系统地研究过科研伦理和学术规范的知识。《意见》提出将科研诚信纳入日常管理。加强科研诚信的经常性教育,有利于研究者更深入地理解诚信的规范以及这些规范的内涵,从而更好地将科研诚信教育与科学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严肃责任,促进良好科研环境的形成
《意见》提出,对严重侵犯科研诚信的行为要进行查处。建立跨部门联合调查机制,组织开展重大科研诚信案件联合调查,坚持零容忍,保持严厉打击严重违反科研诚信要求行为的高压态势,严肃追究责任。
李指出,《意见》明确提出对严重违反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进行终身调查,对严重违反科研诚信要求的责任人实行“一票否决”,反映了严厉打击科研不端行为的高压态势。同时,针对近年来多次曝光的中介服务机构,如买卖学术论文、代他人写作和投资、伪造、编造和篡改研究资料等。,这就要求市场监督管理、公安等部门要主动开展调查,严肃查处。
《意见》要求加快科研诚信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科研诚信信息系统,记录科研人员、相关机构和组织的科研诚信状况。加强科研信用信息的共享和应用,逐步推进科研信用信息系统与国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地方科研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分阶段、分权限的信息共享,为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联合处罚提供支持。
李说,加强科研信用信息共享,规范科研信用信息管理,有利于科研活动的全过程信用管理,也为科研信用制度化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李认为,科研诚信建设离不开良好的科研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和文化环境,二者是互动的。她认为,这次发布的《意见》回应了科技界的需求和呼声,将极大地促进良好科研环境的形成。(记者顾)
[我要纠正错误]主编:白
标题:推动科研诚信管理专业化常态化
地址:http://www.edungo.net/esxw/7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