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11字,读完约3分钟

本报记者周

新鲜的空煤气、时令水果和蔬菜,是农村带给城市居民的享受;乘客的持续流动和收入的增加是城市居民向农村的“反馈”。但一场突发疫情打破了城乡一体化生态系统的平衡。

从田间到“舌尖”

2015年初,李冰等三位“母亲级”女企业家在上海松江区茅岗镇乌什区创办了以采摘经验为特色的乌什农场。五年来,乌什农场的经营效率稳步提高。前几年春天,接待游客约5万人,销售额可达120万至150万元。今年春天本该是参观乌什农场的旺季,但由于疫情,农场被迫“关闭”。"在这种流行病下,如何增加产品销量,继续扩大品牌影响力,并增加后续的提货流量?"李冰向松江区农业委员会寻求帮助。

从田间到“舌尖”

与此同时,建行上海分行正在研究一个课题:如何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充分发挥建行平台优势,帮助当地农产品开拓销售渠道,推广特色品牌?建设银行上海分行在以往围绕“渝农通普汇金融服务点”的探索与合作基础上,发现松江区农委了解该地区农业企业急需帮助的情况,从而进一步推动农村农业发展,帮助农村振兴。

从田间到“舌尖”

因此,在松江区农委的牵线下,配套对接活动应运而生。针对乌什农场“销售慢、促销难”的问题,松江区农委、建行上海分行、上海慧兰农业有限公司联合开展了农产品网络营销活动。乌什农场选择了蓝莓和枇杷。产品方面,推出了上海本地服务“建行弄玉生态园”的在线平台,嵌入“建行渝农通”的微信公众账户,让客户在线浏览“悦生活”、“龙支付”产品。活动第一天,农场销售了120种产品,销售额为1.2万元,员工们一直打包到深夜。

从田间到“舌尖”

此外,建行上海分行和商户在颤音平台“上海建行金融七号直播室”开始直播“带货”。6月中旬,本行员工李作为农产品代言人“化身”与李冰携手走进直播室。他通过网上分享种植经验、介绍产品特色、现场品尝、互动抽奖答疑等多种形式,将高品质的农产品从村口带到市区,赢得了客户和观众的赞誉。

从田间到“舌尖”

“许多消费者在建行平台上购买了乌什农产品后,周末还会带着家人和朋友到乌什农场体验田园风光。”李对说道。

类似的场景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2月以来,建行上海分行与宋林食品、冯强果蔬、郭超果蔬等优质农户和企业合作,在“建行弄玉生态园”开展了一系列农产品营销活动。截至目前,已实现单笔交易3000多笔,销售额超过30万元。

从田间到“舌尖”

在上海1500多个行政村中,有许多像李冰这样的农民和村民需要金融服务。自2018年以来,建行上海分行积极在全市所有行政村建设“渝农通普汇金融服务点”,实现公共事业费的存、取、付等基本金融服务。在疫情防控期间,我行发挥“玉农通”微信公众账户平台的作用,即时向村民发送防疫知识,并提供网上咨询、购药等便捷服务。

从田间到“舌尖”

绿水青山是城乡融合共生的基础,上海美丽乡村的建设离不开各方的力量。建行上海分行通过推进银企多方合作,配合“新金融+新媒体”模式,创新思路,搭建农村金融发展平台。这也将有利于更多的农业企业和农民,使农村农产品能够在第一时间到达城市居民的餐桌,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系统能够达到有效的平衡。

标题:从田间到“舌尖”

地址:http://www.edungo.net/esxw/6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