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45字,读完约4分钟
继今年4月中冶天工集团总编完成国家标准《急救医疗模块隔离装置通用技术要求》后,中冶天工集团于8月10日完成了新一代医疗模块隔离装置产品样品盒的试制,这是中国第一个按照新颁布的国家标准制造的隔离装置。同时,在试生产过程中,中冶天工集团采用了开放、集成、组装的研发理念,整合了海尔、海尔空体校、吉家等企业的成熟产品,探索出了防疫控制的新途径。
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预制建筑产业基地,中冶天工集团一直在拓展相关领域技术体系的研发,努力整合技术资源,并储备了一大批拥有100多项专利的领先核心技术。参与编制了《中国建筑工业协会钢结构模块施工技术标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钢结构模块施工技术规范》等国家行业标准,形成了设计、制造、测试、施工等综合支撑能力。
作为中国住宅组装制造业的领军企业,中冶天工集团先后承接了中国首个模块化办公楼——深圳前海商务创新中心项目,建成了国家级组装建筑技术示范项目——天津紫雅白领公寓项目,还承接了中冶集团首个海外模块化项目和最大的模块化住宅项目——蒙古奥尤陶勒盖地下工程。中冶天工集团领导的装配式钢结构模块化建筑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在国内外获得多项荣誉,其科研成果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他们正积极参与组装建筑相关国家“十三五”规划的研发工作。
春节期间,随着武汉COVID-19肺炎疫情的不断升级,中冶天工集团承担了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并动员海尔考斯、海尔空条、合治家园等合作单位开发急救医疗模块隔离单元产品,捐赠给武汉市第三人民医院。同时,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要求,中冶集团统一安排部署,中冶工程有限公司牵头编写了国家标准及其外文版《急救医疗模块隔离装置通用技术要求》,并与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中原、海尔等单位的相关专家合作,仅用10天时间就完成了国内首个急救医疗隔离装置行业标准的编写,并在国内外以多种语言发布。
中冶天工装配大楼事业部负责人范志富表示:“我们开发了中国第一个用于急救医疗的模块化隔离装置,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的支持。然而,让我们也认识到,为了满足各种市场需求,需要更加开放、综合和捏造的发展理念。目前,中冶天工正积极打造多元化发展模式,探索预制建筑发展的新途径。”
范志富认为,开放的R&D将平衡内外创新资源,积极引入外部合作、技术合作、战略联盟等模式,将更多的创新思维转化为产品,满足产品需求;整合将为中冶天工的产品引入更成熟的产品或功能,使智能建筑系统达到最佳的整体功能。同时,中冶天工将依托中央企业的优势和定位,通过组装式产业化,将创新资源和智能功能系统转化为工业生产和建设,推动我国组装式建筑的快速发展。
据介绍,本次研制成功的隔离装置的设计和制造符合国家标准《医疗急救用模块化隔离装置通用技术要求》的要求。主钢结构模块在设计、抗风、抗震、隔热、防火、气密性和水密性等方面都很优秀。符合永久性建筑标准。水电接口均为模块化快速插入式,可在各种工况下独立使用。
同时,隔离单元符合防冲击、防腐蚀、防火的要求,气密性更可靠,确保病毒不会向外界传播。内置闭路电视、无线网络、紧急广播、公共广播系统和独立浴室为轻度患者提供了更舒适的康复环境。组装式集中隔离病房成功推向市场后,可以聚集模块化建筑的传统优势,实现批量生产、高度集成、快速交付、随时可用和周转循环。目前,中冶天工在医疗隔离智能模块和独立负压隔离病房智能系统领域已形成多项专利。
下一步,中冶天工集团将在医疗隔离单元的基础上开发和再生其他产品,重点开发icu病房、住院部、手术室和急诊室等功能模块,依托平台内医疗建筑领域的生产、教育和科研产业链资源,在医院内建设集中式隔离病房。
未来30-50个隔离单位将能够快速形成集中隔离区的医疗救治能力,实现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反应,加强重大传染病控制,提升突发传染病应急处置能力,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和突发疫情防控提供新的解决方案。(经济日报记者尚瑞通讯员肖倩)
标题:中冶天工:“开放”研发注入发展新动能
地址:http://www.edungo.net/esxw/3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