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57字,读完约9分钟
俄罗斯剧作家。 一生为俄罗斯舞台提供了近50个剧本,创造了数百个个人物的形象,为俄罗斯戏剧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823年4月12日出生于莫斯科的小奥尔顿卡大街(现改名为奥斯特洛夫斯基大街)。 父亲是法官,退休后从事商业活动,家中来往的多是商人。 1840年奥斯特洛夫斯基进入莫斯科大学攻读法律,1843年结业,1843年至1840年在“良心法院”和商务法院担任书记员。 在法院
的工作期间他开始写作。 1847年发表剧本《破产者》片段,引起文坛观察。 全剧写完后,以《亲人易帐》为标题于1850年正式发表在《莫斯科人》杂志上,受到进步文坛的赞美,但警察厅禁止上演,直到1861年才公演。 从那以后,奥斯特洛夫斯基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一部或多部作品。
奥斯特洛夫斯基除了创作外,还翻译了许多外国剧本。 其中有莎士比亚、w .、戈吉、c .、戈尔多尼、c .、塞万提斯·萨维拉、﹐m.de等作品。 他还是一个积极的社会活动家。 1865年,他成立了莫斯科演员联盟。 1870年,他提倡组织俄罗斯剧作家协会。 他和鲁宾斯坦经过多方努力,同年设立了演员培训班,培养了萨陀夫斯基、萨陀夫斯卡雅、马克主厨等优秀表演艺术家。 在他的倡导下还创办了模范人民剧场。
1886年1月,奥斯特洛夫斯基被任命为莫斯科各皇家剧院的艺术总监。 但是,未能充分开展他的剧场制度改革和戏剧艺术的提高,于6月14日在谢列科沃(现为科尔托罗姆州奥斯特罗夫斯基区)去世。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创作年代符合俄罗斯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时期。 他的作品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社会变化。 他自己说,他遵循着果戈理...的创作道路。 他多次揭露社会的不良风气,用讽刺的笔触描绘了当时社会的众生相。 于是崭露头角的商人阶级的粗鲁和幼稚、新兴资产阶级和蜕变中的农奴主、地主的虚伪和残酷、贵族和官僚的愚蠢、堕落等,成为他剧中人物的优势。 早期作品有《各守本分》( 1852 )、《贫困非罪》( 1853 )、《随心所欲》( 1854 )等思想上美化俄罗斯宗法的倾向。 对于这些作品,切尔尼什夫斯基和尼古拉索夫进行了批评。 随着19世纪50、60年代俄罗斯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从1856年开始,大部分新作发表在奈克·拉索夫和谢德林主编的《现代人》杂志上。 这一时期的作品,包括著名的《大雷雨》,有明显暴露社会和含蓄革命的倾向,因此受到反动势力的包围。 奥斯特洛夫斯基必须暂时放下紧迫的社会主题素材,写历史剧。 从19世纪60年代末开始,再次面对现实,出现了创作高潮。 从1868年到80年代初,他的作品大多在奈克·拉索夫和谢德林主编的《祖国纪事》杂志上发表。 包括讽刺喜剧《知者千虑必有一失》在内的一系列剧情嘲笑了农奴制残余分子蜕变的新实业家和欧化商人。 之后的诗剧《雪女》( 1873 )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和人生意义的探索。 《无人陪伴的女性》等几个剧本,描写了有才能的俄罗斯女性在当时虚伪自私的社会中被破坏的悲剧命运。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所有戏剧,根据其复制品的性质和人物所属的阶层,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描写商人生活的剧本﹕《一家福》( 1847 )、《亲人的帐好》( 1850 )、《不是自己的长,不假装内行》( 1853 )、《贫穷无罪》( 1854 )、《别人的饮酒自醉》( 1850 ) 谁能幸免于祸”( 1863 )“艰苦的日子”( 1863 )“小丑1864 )“热心肠1869”( 1781 )这些剧本最重要的是作者以否定的态度描绘了商人
关于人民生活的剧本﹕《不要随心所欲》( 1834 )、《繁华街》( 1865 )等。 在这些情景中,作者描写了从农民向小商人、小市民的转变。 他们保持着民间的风俗习惯和生活习惯。 剧本中有些像民间文学作品,富有民谣风味,曾被改编为歌剧。
描写小官员生活的剧本﹕《贫穷新娘》( 1852 )、《肥胖新娘》( 1857 )、《深渊》( 1866 )、《穷人暴富》( 1872 )、《财富新娘》( 1876 )等。
所谓“社会头面人物”的剧本﹕“意外”( 1851 )、“女弟子”( 1851 )、“性格不合”( 1858 )、“熟人千虑必有一失”( 1868 )、“容易去”( 1868 )
历史剧﹕“科兹马·哈罗维奇·米宁苏·霍鲁克”( 1862 )、“僭主德米特里和瓦西里斯基”( 1866 )、“土辛诺”( 1867 )等。 奥斯特洛夫斯基写历史剧是要逃避现实,防止迫害,但主题是积极爱国主义精神。
此外,还有与佐罗维约夫合着的《卑尔根的结婚》( 1878 )、《蛮女》( 1880 )、《有光无热》( 1881 )、《与聂维仁的合着《妄想》( 1881 )。
的看法和写法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剧本应该为全体人民而写。” 戏剧比所有其他文学作品都更接近广大人民。 舞台上演的戏需要坚强有力,巨大戏剧性和热烈真诚的感情,需要生动有力的人物。 在所有的俄罗斯古典作家中,他的剧本占了剧目的大多数。 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写人民的生活,为人民而写,不会降低戏剧文学的价值。 相反,“它可以增加它的力量,使之不庸俗堕落。 只有真正为人民所喜爱的作品,才能永垂不朽。 这样的作品迟早会被其他民族、最终被全世界理解和欣赏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每次写剧本,都必须对他画的东西进行仔细和周密的思考,并收集充分的资料。 他在写剧本之前,不仅列出了剧中的人物名单,还列出了谁适合扮演什么角色。 他所写的人物性格的惯用语言中有活模型。 在创作过程中,往往会改变演员,使之更合适,让特定的演员最能发挥他们的艺术才能。 奥斯特洛夫斯基塑造了各种类型的女性形象,女演员们发挥各自的优势取得了成功,使她们有了自己的剧目。 因为这许多女演员特别喜爱这位剧作家。
奥斯特洛夫斯基很重视台词的表现力。 他的剧本对白清晰,语言优美。 他掌握了舞台上的位置和调度,正好可以为利益安排演员的上下路,这使他的剧本演出具有很高的戏剧性。
奥斯特洛夫斯基把西欧名家剧中的人写成自己的戏剧,让俄罗斯演员和观众更容易接受。 例如,把莫里亚蒂的《小气鬼》(一译《小气鬼》)的守财奴·阿巴贡写在他的《穷人的暴富》里,或者把仲马的《私生子》女裁缝的儿子写在《无辜的罪人》里,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演戏的过程中,他经常听取演员的意见,写自己的剧本。 在《雷雨》中,卡杰林娜关于自己少年生活的独白是根据饰演卡杰林娜的第一位女演员柯西茨卡雅的自传追记的。
评论说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创作在俄罗斯文学和戏剧中具有宝贵的美学价值。 俄罗斯重要的评论家和作家,如杜伯·罗留波夫、车尔尼雪夫、屠格涅夫、尼古拉索夫、冈察洛夫、普列汉诺夫、卢纳察尔斯基等,从不同的角度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杜布罗夫将奥斯特洛夫斯基视为熟悉俄罗斯生活的人,是人类心理的天才写照,是性格刻画的巨匠。 他说奥斯特洛夫斯基能抓住生活的本质,时代的脉搏。 他把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雷雨》前的多个剧本中所描绘的俄罗斯生活称为黑暗王国的五颜六色。 讨论这个问题的文案题为“黑暗王国”。 这是俄罗斯社会史和文学史的重要文献。 《雷雨》一出,杜勃·罗留波夫马上写了一篇新的文献论文《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 他认为,作为《雷雨》女主角的卡捷琳娜在宗教迷信、封建势力、愚昧习俗等层层压迫下,勇敢地提出了自己的抗议。 她投身河流,标志着在俄罗斯革命日益成熟的形势下,善良美丽的女性终于受不了了,空迈出了谷足音的一步,这是革命巨浪即将到来的先声。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戏剧在俄罗斯舞台上广泛上演,培养了优秀的俄罗斯演员。 莫斯科的小剧场因演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戏剧而闻名。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926年执导他的《炙热的心》,梅耶霍德,1924年执导他的《森林》,成为一部重大戏剧。 直到20世纪80年代,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剧一直是苏联剧场的保存剧。 奥斯特洛夫斯基最先向中国介绍的是“大雷雨”。 1921年出版耿济之翻译的《雷雨》,﹐1937年改名为《大雷雨》,在上海公演。 到80年代为止,中国有20多个剧场、剧团和戏剧学校上演了这部剧。 除了《大雷雨》之外,还于﹐1922年出版了郑振铎译的《贫穷非罪》和柯一岑译的《罪与愁》(也就是说,《有过错,谁能趋祸》)。 《罪与愁》由钱颖和张庚改编为《爱与恨》,1936年在上海公演。 《无人陪伴的女人》(冰夷译)和《知者千虑必有一失》(林陵译)在抗战胜利后,相继在上海出版。 后者于1962年在北京人民艺术剧场公演,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剧本,也有改编为中国形式的戏剧(例如陈白尘根据《未婚女性》改编的《崖之恋》、《卖油郎》)或电影改编 迷恋上了中国人民。
标题:“俄国著名剧作家”
地址:http://www.edungo.net/esyl/16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