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40字,读完约8分钟

宣传:像镇静剂一样,能忍受悲伤,有吸食毒品后的感觉。

/据说至少有100人因听到“黑色星期天”而陷入忧郁中自杀。

■解析:诱导人们自我催眠,接受含金量高的人,容易达到这种境界,从而产生幻觉。

注意:压力太大的话,在自我催眠的过程中容易夸大自己的不幸,没有专家,意识容易分裂。

音乐具有感化人、塑造人、拯救人的作用,这也是我喜欢音乐的理由。 但是,现在请小心。 据说因为特殊音乐“音响毒品”在网上播放,所以听了之后感觉像毒品。

“互联网流传音频毒品 评论家称说法夸张”

“音响毒品”

有“中毒”和“讨厌”

被称为“音响毒品”的音乐,英文名i-doser,也称为“听的毒品”,据说最早出现在意大利,2009年2月在韩国网络上大流行,最近开始在我国网络上播放,免费收听 因为这个流行的速度也很快。 “音响毒品”的卖点有“卖点”、“消除焦虑、消除抑郁、吸毒、镇静剂之类的,忍受悲伤、激发精神、初恋之感等,还有可卡因、海洛因、大麻之类的麻 发表者说,这些音响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效果,是因为可以通过模仿控制感情的α波、介于觉醒和梦想之间的θ波、带来紧张和兴奋的β波等各种频率进入幻觉状态。

“互联网流传音频毒品 评论家称说法夸张”

记者下载了几个“音响毒品”进行询问。 其中一个是持续五分钟以上的音响,整体是蜂鸣器,几乎没有音节变化,单调、刺耳、嗡嗡作响,听久了有点烦躁,还听起来像汽笛的低音版。 催眠师认为这种音乐有催眠作用。 但是,很多网民的心情和记者一样,形容词就像“烧开水的声音”、“道路的噪音”一样粗心大意。 一位网友讽刺说:“如果音乐产生毒品的效果,毒枭就会喝西北风。” 很多人也赞同。 我认为这完全是“商业主导”,非常讨厌。

“互联网流传音频毒品 评论家称说法夸张”

但是,网民李先生的消息令人担忧。 她说她从自己在上中学的儿子的电脑里听到了这个音乐。 “很压抑,像伐木时发出的噪音,但儿子说是音乐,是中毒。 我担心会对他产生不好的影响。” 有体验者说自己在幻觉中看到了喜欢的东西,说无法停止,说幻觉中有“绝世美女”。 也有人说平静、快乐、飘飘然,感觉像是顺其自然一样。

“互联网流传音频毒品 评论家称说法夸张”

音乐为什么“很棒”

记者发现这种音乐作为药物很普及,另一个名字是“可听药”,附有“录用证明”。 建议听众在私人环境中,通过walkman或mp3,闭上眼睛听可得到最佳结果。 “应该戴上耳机,双手整齐,闭上眼睛听。” 韩国一家网站发言人表示,这些“音响毒品”都是经过数十次临床试验的产品,非常安全,在国外售价数十美元。 通过调节脑电波,可以达到和吸毒后一样的状态,但时间只有吸毒持续的十分之一。 因为不会中毒。

“互联网流传音频毒品 评论家称说法夸张”

虽然这个网站没有介绍这个产品是哪个企业开发的,有没有医学上的验证等问题,但是互联网用户非常热衷于尝试,并且由于它的传播,让人联想到了有名的“黑色星期天”。

“互联网流传音频毒品 评论家称说法夸张”

70多年前流传的《死亡音乐》——《黑色星期天》,也被称为《忧郁的星期天》,是匈牙利钢琴演奏者兰斯·查尔斯在恋爱失败后于1933年写的曲子。 这是各大bbs、聊天室、qq上转载了多家媒体的悲伤歌曲,有一个特别的名称“自杀歌”。 据说至少有100人听后陷入忧郁自杀,该曲也获得了“恶魔邀请函”的标题。 许多网民认为“音频毒品”的效力与“黑色星期天”相同。 虽然达不到自杀的地步,但不听就心神不宁,也有人患上了“药物依赖症”。

“互联网流传音频毒品 评论家称说法夸张”

专家的观点

音乐评论家:“音响毒品”的说法太夸张了!

音乐能唤醒植物人,治病,音乐能吸毒吗? 音乐和人类的关系有这样危险的状况吗? 这是记者和许多网民的疑问。

西安音乐学院教授、音乐学博士夏溷洲说:“有一门利用音乐治疗作用的学科,通过音乐可以很好地影响人们的内心活动。 这样的作用如果向相反方向迅速发展,可能会产生不好的效果。 以前电影里说有人听小提琴音乐就想杀人之类的,这只是依赖个人的音乐心理,和毒品的联系有点强。 ”。

“互联网流传音频毒品 评论家称说法夸张”

夏溷洲的音乐有专门的音调,有点特点,悲伤、悲伤,或者有些音调引起躁动等,“人们喜欢所谓的‘音响毒品’,也是因为现在的社会压力很大。 但是,音乐本身没有绝对不好也没有绝对好,这件事也是一些人略有不同的反应,与音乐无关。 ”。

“互联网流传音频毒品 评论家称说法夸张”

毕业于武汉大学音乐学院的音乐评论家张翔说:“音乐是否具有这样强的功能取决于双方。 如果这个身体特别感性的话,有可能会给他很大的冲击,但是如果乐感“麻木”,可能会有点弱。 音乐起作用了。 例如,得到心理上的含蓄,实际上包含了诗、小说、绘画等所有艺术作品,具有这个功能。 ”。

“互联网流传音频毒品 评论家称说法夸张”

关于“音响毒品”的虚假广告问题,张翔说:“如果这是商品,是宣传,就和音乐没有关系。” 事实上,现在的“音响毒品”是免费的,但要保证以后的“市场潜力”并不容易。

“互联网流传音频毒品 评论家称说法夸张”

应该禁止这样的音乐吗? 张翔特别说:“如果禁止的话,无非是让它更早流行,如果没有必要的话,它本身可能就是一张声音光盘。”

精神分析

心理学家:有点像催眠。 最好不要碰

为什么“音响毒品”这么强大? 心理专家告诉记者,这很可能是催眠术。

陕西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留馨情感工作室主任、心理咨询师田景秀表示:“每一个人都有可能被含蓄和含蓄,被催眠就是被催眠,有催眠音乐,声音单调,波动小,容易进入无意识活动,聆听时下手。 “心理学上有诱导人们自我催眠的技术,但含蓄高的人,容易到达这样的领域产生幻觉。 ”。

“互联网流传音频毒品 评论家称说法夸张”

田景秀认为适当的含蓄性并不是绝对的坏事。 人必须接受生活中的含蓄性。 当你受到打击的时候,在朋友的劝说下,你相信朋友的话,认为生活是光明的,这是含蓄性的积极面。 但是,如果某个行为是朋友用来赚钱的话,危害就很大了。 “现代社会各有压力,在自我催眠的过程中容易夸大自己的不幸,没有专家的话意识容易分裂。 所以必须弄清楚这个“音乐”的发布目的是什么? 调味汁是什么? 如果应该听的话,不要在自己内心冲突、困惑、沮丧的时候,或者一个人听。 那样的话,就不能迅速表现出心理问题。 特别是年轻人对这种新事物很感兴趣,但是社会上这部分人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所以受害也很多,不知道自己心理健康程度的人,还是不要接触太多比较好。 或者,不清楚的时候尽量不要碰。 ”。

“互联网流传音频毒品 评论家称说法夸张”

本组稿件除签名外,还由本报记者刘慧采写

相关链接

“音响毒品”是怎样“毒”的人?

■原理“音频拖动”的原理是,通过脑电波刺激使心情平静的α波长(7~13hz )和有紧张·兴奋效果的β波长( 14~30hz )等,引起心理变化。 有网站称,这与刺激脑电波,提高观察力,提高曾经很火的成绩的机器原理相同。 韩国一家网站于2009年2月19日发布了73种i-dosermp3文件,细分为消除焦虑感、消除抑郁感、吸毒、镇静剂、促进性欲等10个类别。 与毒品相似的类别有28个文件,可以体验吸食可卡因等毒品后的感觉。 点击该文件后,会发出类似毒品幻觉的10~45分钟的音频。

“互联网流传音频毒品 评论家称说法夸张”

■网民体验

读者体验“音响毒品”后,纷纷向网站发送消息,引起网民的好奇心。 据说有网友一开始觉得没什么效果,但脚趾开始冒寒气,非常清爽,疲惫不堪。 但是,诉说副作用和中毒性的网民也不少。 网民“ok”说,听了10多次就头疼了。 另一位网友也表示头痛。

“互联网流传音频毒品 评论家称说法夸张”

另一位网友说,那会让人发疯。 为了看到(用幻觉看到的)绝世美女,只能再问。 以下是网民的意见。

●也许有科学的道理。

老实点,毒贩子们要倒闭了!

●这不是黄老邪的碧海潮生曲吗? 但是,这只是一个初级阶段。

●这是什么……我还是继续听音乐比较好……

●类似电动机声音的噪音。

●催眠效果很好,但听久了会头疼。

●耳朵痛,以为电脑坏了,在哪里响,这是什么毒品,录音时哪里坏了,卡吧~~宗合

标题:“互联网流传音频毒品 评论家称说法夸张”

地址:http://www.edungo.net/esyl/15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