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82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废油处理的意见》,要求各地区重点抓好原料源头控制和油脂加工监管,加大对制售废油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加快制定科学的废油鉴别方法,防止废油流入餐桌。
今年以来,上海、天津、河南等省市对餐厨垃圾和废油的产生、收集、运输和处置进行了全面调查和整治,查处了一批违反法律法规的餐饮单位,捣毁了一批加工废油的黑窝点。其中,仅天津市鲜水古镇周新庄的一个小地沟油作坊就查获了1000多公斤地沟油。
然而,为什么整治“地沟油”的效果总是不如舆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由于餐馆数量庞大,单靠行政力量难以实现全覆盖,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缺乏良好的检测手段。
“快速有效地识别‘地沟油’是实施规模整改的基础,必须加快。”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副教授蔡京在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表示,从实际出发,尽管卫生部从2011年底开始向社会征集地沟油的检测方法。但是,到目前为止,第二轮谈判已经开始,经过短期内的各种争论,还没有得到正式确认,技术上的困难还需要克服。“当务之急是继续集中精力推动鉴定技术的进步,同时从源头入手,介入早期管理。”蔡京说道。
“地沟油”不仅包括狭义的下水道产品和餐饮垃圾,还包括从劣质猪肉中提取的油和反复油炸后剩下的油。这种情况与餐饮企业的管理密切相关。
事实上,欧洲、美国和日本在处理“废油”方面都有成熟的经验——源头管理。例如,在美国,食用废油的回收是从餐馆和家庭厨房开始的。一方面,垃圾通过水槽下的“厨房垃圾粉碎机”直接从下水道排出;另一方面,高含油量的食品由专业公司回收,这些公司已获得卫生和环境保护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如果餐馆未经许可向其他机构或个人出售废油,一经发现将被关闭。
蔡京说,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活动,要通过行政立法和卫生管理队伍现场监督进行源头管理,注意发挥社会监督和公众投诉举报的作用。同时,立足中国实际,有必要逐步形成从城市到乡村的管理网络,并通过生物技术开发充分发挥废油的其他用途(如荷兰生物质导航空油等)。),这是处理“废油”的可行方法。
人们以食物为重,但反复暴露的“地沟油”已成为普通人外出就餐的最大食品安全隐患。为了缓解消费者对“地沟油”的恐慌,蔡京表示,首先,必须对“地沟油”的来源、危害和鉴别方法进行清晰完整的信息传播,避免谣言;第二,我们必须透过严格的规管措施,在整个社会推广废油回收措施,以提高消费者的信心;最后,必须严厉打击“非法倒卖石油”的案件,并通过制定规则提高非法成本,从而形成对“非法石油”零容忍的社会氛围。(经济日报记者季)
(编辑:刘鹏)
标题:整治“地沟油”技术是抓手 加快制定科学鉴定方法
地址:http://www.edungo.net/esxw/9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