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54字,读完约5分钟
核心提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对涉及550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
新华社记者徐波、张健、张逸飞
北京——学术水平高,不发表论文就不能评价教授;显然,工作与外语无关,但如果你不能通过外语考试,你就不能评价专业职称。近年来,学历、资历和论文本身日益成为中国职称制度批评的焦点。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对涉及550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
要清理职称的混乱,改革势在必行
职称评定不仅涉及个人收入和晋升,也是衡量个人专业水平和贡献的尺度。
中国的职称制度主要经历了1977年至1983年的技术职务聘任、职称评定和1986年以来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阶段。目前的职称制度有29个职称,包括科研、工程、农业、卫生和教师。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表示,职称制度的建立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选拔和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与专业技术无关的指标也被塞进了职称评聘的指标体系中。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职称评定有时成为优秀人才的羁绊。
以职称外语考试为例,自20多年前设立以来,一直伴随着一刀切的疑虑。据报道,一位作家已经发表了数百万字的报告文学、小说和散文,并获得了许多奖项。然而,由于他未能通过外语和计算机考试,他一直无法获得副高中(二级作家)的头衔,这一度成为网民的热门话题。
此外,作为职称评定的垫脚石,职称外语考试已经成为一些机构和个人的摇钱树,滋生了各种混乱:
考试前,各种培训信息满天飞,有些培训班甚至公开指导作弊;在考试中,多次禁止诸如参加考试和传递试题答案等欺诈行为;考试结束后,掌握考生个人准确信息的机构声称可以在线修改分数。
如今,《意见》明确指出,外语职称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考试没有统一的要求。确需评估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的,由用人单位或评估机构自主确定评估条件。
克服“三只”倾向拓展空空间
除了外语和计算机考试,《意见》还有许多亮点,其中之一就是克服了只看学历、资格和论文的倾向。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程德安指出,在高校里,只有论文已经成为一个硬性要求:高校教师往往只关注发表论文的数量,他们是否评价职称或晋升职务,他们是否认真教书,只能取决于他们的良心,如何承担话题和发表论文才是正经事。
无论行业特点如何,学历、资历、论文等标准都被量化为职称评定的硬杠杆,迫使专业技术人员在专业技术之外花费大量的物力、财力和精力进行职称评定,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程德安认为,这种人才评价标准显然不符合时代要求,甚至成为滞后专业人才的障碍。特别是那些具有特殊技能的专业人员,被他们的职称所束缚,从而失去了行业、社会甚至国家的利益。
为此,《意见》强调以专业属性和岗位要求为基础,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突出创新能力的评价;注重对专业技术人员工作业绩和创新成果的考核。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认为,《意见》的颁布实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释放和激发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和创业活力,扩大专业人才的专业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的人才供给水平,增强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搞好管理与维护公平正义相结合
由21世纪教育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显示,70%以上的教师认为,指标分配不合理、评价过程不透明、评价标准不科学是当前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些地方在职称评定中采取多退少补的政策,这让教师们很苦恼。例如,如果我们学校的100名教师中有15名是高级职称,但规定的比例是10%,那么就没有指标了。湖南怀化的一位校长表示,曾经有一段时间,学校连续五年没有指标。
专家认为,门槛高、名额少、行政力量参与的职称评审制度不仅会伤害到某一位教师,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教学团队。指标一到,教职员工就不会团结起来。为了获得高分,一些老师会毫不犹豫地走极端。
在创新职称评审机制方面,《意见》提出建立基于同行评议的行业评审机制,以特殊方式对特殊人才进行评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单独成立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委员会或评审组。
在完善职称管理服务模式方面,《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科学界定和合理授权职称评审权限。
专家认为,职称评定应更加注重公平、公正和公开,强调程序公正,制定出符合专业特点、能客观反映个人表现的多维度评定量表。在下放权力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强监督,实现分权与管理相结合,切实维护职称评审的公平与公正,严厉打击学术造假和腐败,保持清晰的空职称评审空间。
总之,职称不应该成为人才的绊脚石,而应该成为促进人才发挥才能、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的助推器。(结束)
标题:克服“三唯”倾向 破除职称乱象——聚焦职称改革热点
地址:http://www.edungo.net/esxw/7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