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85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兰州8月14日电甘肃:挖掘税收大数据潜力搭建企业供需桥梁
新华社记者李杰
酒泉鼎昌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工人们正迎着阳光,制作铝塑外窗。“复工后,我们在四个月内完成了今年60%的任务。”该公司负责人李东伟表示:“现在是行业旺季,订单很多。”
该公司位于甘肃省酒泉市苏州区,是一家典型的来料加工销售企业。今年4月复工后,原材料供应渠道受阻,一度阻碍了企业复工生产的进程。李东伟表示,建材加工企业的订货周期和安装等待期很长,当时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很难提供原材料,甚至去年近40吨的订单也无法按时交货。
李东伟算了一笔账,企业的正常生产带来了40多万元的年利润,但员工的月工资和其他费用却接近10万元。“如果你不恢复正常生产,公司很快就会倒闭。”他说。
在李东伟努力联系供应商的时候,国家税务总局酒泉市苏州区税务局税务服务科科长马树新给企业发来了“福利金”——甘肃省六家地方铝材生产企业的名单。
最初,在COVID-19防控肺炎期间,国家税务总局利用增值税发票大数据开发了“全国纳税人供应链查询系统”,方便企业实现购、产、销对接。甘肃省税务局积极利用该系统为复工复产困难企业查询物资短缺情况,帮助企业配合做好供需准确衔接,帮助企业复工复产。
根据辖区内近3万名纳税人的增值税发票信息,马树新梳理出372家参与来料加工销售的企业。她一个接一个地打电话,了解到鼎昌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原材料短缺。根据邻近性原则,马树新利用税务大数据为该企业匹配六个潜在合作伙伴,并迅速将他们发送到企业。
这份名单帮助李东伟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和供应渠道。“有了材料,你就可以迅速止损,保护资金,企业就会更有动力。”他说。
“税务大数据有助于企业联系供需,充分发挥税务数据的潜力,也是税务服务的延伸和深化。”酒泉市税务局税务风险管理局副局长王灵波说。
据了解,截至7月底,甘肃省各级税务部门利用税收大数据“搭桥”,将上下游短缺物资的3190条匹配信息推给293家企业,成功帮助91家企业与供应商或采购商重新匹配,签订了1.7亿元的供销合同,有效促进了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合作,打开了产业链的“微循环”。
标题:甘肃:挖潜税收大数据 搭建企业供需桥
地址:http://www.edungo.net/esxw/3310.html